1995年7月19日上午10时,开滦矿务局局长徐冀宣布:“京唐港开滦码头今天正式通航!”满载1.5万吨开滦煤炭的“安源”号巨轮,汽笛长鸣,披一身霞光和彩带,沿着一条新的航程,起锚驶离码头开往上海。
开滦码头正式通航,标志着百年开滦,以一个崭新的姿态,迈向市场经济的新天地。它打开了连通我国南方煤炭市场的海上新通道,写下了“开滦矿务局成为我国煤炭行业首家拥有专用码头的煤矿”的辉煌一页。它使人们想起100年前旧开滦浓墨重彩的海运经营史,让开滦人圆了一个重归大海,重开海运的蓝色之梦。
早在1888年,历史上的开滦煤矿,就先后在秦皇岛、烟台、营口、天津、上海、广州乃至香港等地,相继建立起运销煤炭的专用码头,并且自购轮船,开展海运经营。到1900年,已形成拥有六艘轮船的专业运营船队,为当时的开滦煤矿获得丰盈的经济利润。“广平”、“西平”、京唐港开滦码头秦皇岛码头京唐港开滦码头105重要历史事件“承平”、“富平”、“永平”、“北平”,这些如今开滦人既熟悉又陌生的船名,虽然早已载入史册,但它又无时不叩击着人们的心靡,让人们憧憬着新的未来;开滦煤矿不能离开大海,开滦煤矿一定还要有自己的码头,一定还要有自己的海运通道。
1992年,也就是距旧开滦辉煌的船运史整整一个世纪的时候,开滦终于又抓住了历史性的机遇。重建码头,重开海运蓝图,在今天这一代开滦人手中再一次铺展开来。是年7月4日,开滦提供资金建设唐山港(即京唐港二号泊位)的协议书正式签字。为此,包括开滦全局职工集资款在内的共3400万元资金,投入到港口的建设之中。从此以后的整整三年里,京唐港二号泊位的建设,紧紧拴系着十几万职工和几十万家属的心。在紧张施工的千余个日日夜夜里,开滦人在这片昔日的荒凉海滩上,谱写了一曲战天斗地的壮歌。夏天,海风劲吹,太阳蒸烤,无处遮荫;冬天,沙石飞扬,身居板房,食无餐处。无畏的开滦人不惜用奋斗的汗水,再铸今日的辉煌。
此时,京唐港的七、八号泊位已经投产,开滦矿务局一方面加紧建设自己的二号泊位,一方面积极日晖码头开滦香港荔枝阁码头秦皇岛码头装运煤炭开平轮106重要历史事件争取利用已经启用的码头抢先发运煤炭。当年9月17日,京唐港迎来了第一艘1.6万吨级的“华兴”一号货轮,首运开滦煤销往浙江。1993年7月18日,京唐港正式向国际通航,“洪茂海”号远洋巨轮首航朝鲜,运的第一船货也是开滦煤。自首批开滦煤自京唐港装船下水,到京唐港国际通航不到一年的时间,已有22条船,运走开滦煤炭16万吨。此后,从1995年5月试运营到年底,就发运煤炭75万吨,运营收入达1200多万元。
总投资8000多万元的京唐港开滦码头,全长180米,港池水深10米,可停靠105万吨级的货轮,年吞吐量为100万吨,装舱手段采用机械化的运输皮带机,是目前全港口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泊位。铁路、陆路运输及仓储周转能力十分便利。除可发运煤炭外,开滦码头同时还兼营钢材、水泥和其他散杂货物的运输等。
为了提高码头自动化程度和装载能力,开滦于2005年5月至2008年2月对京唐港开滦二号泊位又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这一工程也是开滦建设“北方功能齐全的煤炭转运基地”的重点工程。该项目由中国交通部天津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设计,生产系统工程由开滦建设集团、开大集团负责施工,哈尔滨众鑫机器厂、天津诺迪亚公司、石家庄科林自动化控制公司、北京力博明公司负责设备的安装、调试。整个工程计划工期13个月,实际提前三个半月完工。工程项目包括:生产系统的地沟、斜桥、栈桥的土建、设备安装工程;生产辅助系统的场区地面喷淋系统、综合办公楼、磅房工程。项目投资概算6000万元,施工控制在预算以内。该工程于2005年5月22日起破土动工, 9月1日起,码头完全停产进入正开滦码头107重要历史事件式施工阶段。经过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后,2006年7月22日起,进入装船试运转阶段,经过几个月的试运转后,于2008年2月8日,举行了开滦码头的竣工验收、剪彩大会,这标志着开滦码头的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
改造后的开滦码头生产系统全部实现了自动化,皮带运输系统能力由改造前的每小时1000吨提高到3000吨,年装船能力由改造前设计的90万吨提高到500万吨以上,适应1.5至3.5万吨级船型靠泊,极大地提升了开滦码头在同行业的竞争能力。
开滦码头自1995年开航以来,共停靠船舶1463条,过港量达2662万多吨。码头改造后至今,共停靠船舶227条,过港煤炭约484万吨,为开滦集团的煤炭下水外运做出了重要贡献。(周军 魏建国李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