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9 01:33:57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拖累世界经济”论,可休矣(评论员观察)

在世界经济遭遇困顿的这段时间,正值全民“归乡团圆”、欢度传统佳节的中国,所显示的强劲经济活力,给世界增添了不少正能量

猴年新春,就在中国人忙着“抢红包”之际,全球股市却遭遇了“黑色一周”,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委员会等纷纷下调经济增速预期。同时,一些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速低于预期,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出现了“负增长”。

每当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总会有人把祸水往中国引,释放“下一个全球衰退将由中国引起”的奇谈怪论。前段时间,中国股市春节“休市”,人民币汇率也未有异常波动,世界经济却依然在经历震荡和下滑,可见中国经济这艘大船,根本没有“拖累世界”。相反,在世界经济遭遇困顿的这段时间,正值全民“归乡团圆”、欢度传统佳节的中国,所显示的强劲经济活力,倒是给世界增添了不少正能量。

春节期间,走进餐馆,预定爆满、一座难求的现象四处可见;放眼影院,更是人流涌动、摩肩接踵。据统计,仅正月初一至初六这6天,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就实现销售额约7540亿元,比去年增长了11.2%;春节电影票房更是同比劲增近七成,顺利突破30亿元,被称为“史上最强春节档”。而在一个电商平台,5天的“年货节”竟卖出了21亿件年货,相当于全国人民每人买了1.5件。在全球经济踉踉跄跄前行的路上,这样一份红火的数据,映衬的是中国经济亮点频出、活力充沛、韧性十足。

从消费数据来看,中国非但不是最近世界经济的风险之源,反而是热力之源。“一个繁荣的中国使世界受益”生动地体现在不少国家的“春节大作战”之中。这个春节,近600万中国出境游客,能“刷出”大约900亿元人民币的境外消费额度。中国人光顾的免税店和大商场,堪比国内春运火车站,“取货处排队排到没脾气”;在德国,马克思、恩格斯的出生地打出“红色旅游线路”,招徕中国游客......“和中国人一起过年”,共同分享“春节红利”,消费市场的情真意切,已超越了很多“黑板经济学”的估量。

其实,“中国拖累世界经济”的误读,照见的不仅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的偏见,更是“如何认识中国”知识谱系的不足。中国已经进入经济新常态,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是经济的主旋律。一味盯着钢煤产量、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等旧指标,而忽略结构优化、动力多元、效益提升等新趋势,只谈风险、不谈机遇,只看困难、不看成绩,自然只会陷入“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的困境。

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对中国的经济奇迹百思不得其解,不仅因为中国的崛起因素无比复杂,更因为中国人的劲头和决心绝非一两个经济模型就能轻易解释。看看街边的红薯摊都开始推出微信支付,就能感受得到“互联网+”的强劲脉搏;在自贸区走上一圈,就能体会到简政放权带来的各种便利;深入了解东部沿海正在上演的“机器换人”产业革命,就能理解“中国制造”的势不可挡。

除了理论和数据,有经济学家还给出过第三种研究方法————历史。就在春节期间,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的最新文章在题目中设问《本世纪仍属于中国吗?》并在文尾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对比当今中国的崛起和上个世纪美国的崛起,中国所遇到的都不是什么新问题,而恰恰是“一个快速增长的经济体面临的极其典型的问题,而且完全可以解决”。

认识中国,认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真实关系,首先应该看到中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的一片片“蓝海”。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所指出的,经济学家应该做的,“是在对中国市场经济运行进行认真系统的调查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观点”。“以中国为方法”,从“黑板经济学”回到真实世界,跟上中国转型的步伐,这恐怕才是认识中国和把握自身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 人民日报 》( 2016年02月19日 05 版)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