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1 01:22:29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深化改革,助力转型攻坚战(人民观点)

  代表委员们肩负职责使命,应认清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分清“势”与“形”的辩证关系,认清“潜力大、韧性强、回旋余地大”的客观规律与具体的矛盾问题

  经济建设是政府工作的主战场,关乎国家实力、关系民生福祉,历年两会都是各方关注焦点。时值中国经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看待结构调整的阵痛?怎样认识新常态带来的新变化?如何防范与化解国内外累积、释放的各类风险与矛盾?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呈现的经济议题,离不开各位代表、委员的咨政建言、献计献策。

  回顾过往,代表委员们关于宏观调控的不少建议,既接地气、又识大局,富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同程度为决策部门吸纳,为助力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究其缘由,成功的议案和提案大抵离不开“求真”与“务实”两种特点,于科学分析基础上肯定成绩、识别问题、研判出路,从而聚起同心奋斗的宝贵合力。如今,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更需要各位代表委员秉持一贯的责任感,以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建言献策,助力结构改革,推动经济转型。

  秉持理性,才能求真实、建箴言。回顾过去一年我国的经济形势,“四个没有变”是基本态势和未来趋势,也是我们认识中国经济的出发点。很多时候,各类经济活动纷繁芜杂,如果只看表象,或只关注局部一隅的损益,很容易被迷惑。比如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有调研显示,很多灵活就业、创业尚未及时纳入统计,若仅凭个别数据的短期波动得出结论,恐怕有失客观。又比如,在创新驱动作用下,传统领域低效率低水平的过剩产能加速退出,如果就此得出经济衰退的印象,无疑是对高效益高质量的经济新增量视而不见。代表委员有责任帮助公众认清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分清“势”与“形”的辩证关系,认清“潜力大、韧性强、回旋余地大”总的客观规律与具体的矛盾问题。

  中国宏观经济行稳致远,投射在民众身上,到底会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是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尺,也是落实各项改革举措的目标,需要代表委员以务实的态度,最大限度汲取民意、提振信心,为改革凝神聚气。比如,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水落石出”之后,对相关上下游领域“僵尸企业”的处置,既关乎宏观经济,又关乎百姓生计,必须慎之又慎。再比如,房地产“去库存”在缓解压力的同时,会不会造成房价的异常波动,也需要相关部门做好预案。经济政策往往都是双刃剑,拿捏好调控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根本上还要看老百姓的得与失。这方面,代表委员们联系面广、专业性强,需要认真对待“一言兴邦”“一言利民”的职责与担当。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问题倒逼的必经关口。如何打赢这场攻坚战,老百姓的选择最有发言权。比如,感冒药、马桶盖,国货产品那么多,为什么不少消费者还会从国外背回来?一个小小圆珠笔尖,为什么我们的市场反应、生产能力每每慢半拍?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供给侧创新迫切呼唤来自群众身边有生活气息的真知灼见,这也正是代表委员大有可为之处。

  “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越是发展任务繁重、下行压力较大的时候,越蕴含着代表委员履职的生长点。精准扶贫如何攻坚,持续增收如何保障,进出口如何重塑平衡,城镇化如何更加以人为核心,钱如何花到实体经济上去......种种难题亟待扎实研究、理性破解,拿出化大震为小震、积小胜为大胜的切实可行的办法。代表委员们中间不乏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不妨带着问题来、领回课题去,为“十三五”规划的落地生根培植厚土。

  成绩来之不易,困难不可小觑。过去的一年,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经济唱衰论调,我们仍然保持定力、沉着应对,国民经济目标基本实现。由历史看大势,中国无愧于世界经济复苏的发动机,绝非风险之源、动荡之源。13亿人口,9亿劳动力,7000多万市场主体,这正是信心所在、动力所在。全面深化改革系统工程的头绪多、任务重,要想“上来就必须有气势”,代表委员们的担子不轻。瞻望前路,前景依旧光明,期待两会会场上传出更多求真务实“有气势”的好声音。

  《人民日报》( 2016年03月01日05版)

编辑: